(一)内源性合成不足,需依赖外源补充
1、合成关键酶活性低
牛磺酸在体内主要通过含硫氨基酸(如甲硫氨酸、半胱氨酸)经酶促反应合成。但该酶在人体活性较低,自身合成量仅满足正常需求的30%~40%,其余需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获得[5]。
2、转运蛋白依赖性强
牛磺酸需依赖转运蛋白TauT进入细胞。若TauT功能受损(如基因突变或衰老导致表达下降),即使外源摄入充足,细胞仍可能处于缺乏状态,需额外补充以维持平衡[6]。
(二)年龄增长导致水平显著下降,与衰老相关疾病关联
随着年龄增长,个体体内的牛磺酸含量会下降[7]。
60岁人群的牛磺酸水平仅为5岁儿童的1/3,这种衰减与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压及免疫力下降显著相关。
(三) 特殊生理阶段需求激增
1、胎儿与婴幼儿发育
牛磺酸是大脑、视网膜发育的关键物质,占视网膜氨基酸总量的50%。缺乏会导致光感受器退化及神经细胞分化异常,影响认知和视觉功能。因婴儿合成能力未成熟,需依赖母乳或配方奶外源补充。
2、高代谢或疾病状态
运动消耗:运动后牛磺酸水平可上升至1.16倍,补充能缓解疲劳并提升抗氧化能力。
疾病恢复:如心肌缺血、肝损伤时,牛磺酸通过调节钙稳态和抗氧化修复组织。胃癌患者缺乏牛磺酸会促进肿瘤免疫逃逸,补充可增强T细胞抗癌能力。





